2025年2月28日至3月13日期间,SW农林牧渔行业指数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,上涨了1.72%,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3.15个百分点。在细分板块中,动物保健、饲料和养殖业成绩突出,分别上涨了4.45%、3.22%和2.45%,然而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则面临压力,分别下跌了2.11%和0.5%。从行业整体来看,PB估值已回升至2.47倍,处于2006年以来约54.6%的分位水平,这一数据充分显示出当前板块在中长期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,白羽肉鸡价格短期内显著回升,生猪养殖企业成本优化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。
白羽肉鸡价格回升,产业链景气度改善
近期白羽肉鸡市场出现积极变化,价格与盈利修复明显。近两周,主产区白羽肉鸡均价回升至7.11元/公斤,较前两周涨幅达14.5%;肉鸡苗均价更是升至2.79元/羽,涨幅高达21.4%。尽管目前养殖利润仍处于亏损区间,为-0.51元/羽,但亏损幅度已较前期明显收窄,产业链景气度呈现出边际改善的迹象。
此次价格回升主要是由供需格局调整所驱动。一方面,前期价格持续低迷,导致养殖端产能加速出清;另一方面,饲料成本出现回落,豆粕价格降至3470元/吨,极大地缓解了养殖压力,使得企业补栏积极性有所提升。不过,虽然短期内价格有所反弹,但白羽肉鸡行业整体仍然面临供应宽松的压力。后续需密切关注祖代种鸡引种节奏以及商品代存栏量的变化情况。若产能去化能够持续进行,将有望支撑价格中枢上移。
生猪养殖企业降本增效,头部企业优势凸显
在生猪养殖领域,成本控制成效显著。2025年1月,牧原股份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为13.1元/公斤,温氏股份肉猪综合成本降至6.4-6.5元/斤,头部企业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得到巩固。牧原股份提出2025年阶段性成本目标为12元/公斤,温氏股份计划将全年平均成本控制在6.5元/斤以内,这充分显示出降本仍是当前生猪养殖行业的核心竞争逻辑。
目前生猪价格处于低位震荡状态,近两周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小幅回升至14.67元/公斤。然而,自繁自养与外购仔猪养殖利润分化明显,分别为35.15元/头和-34.44元/头。行业整体处于微利状态,中小养殖主体仍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,这或加速产能去化。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,行业整合正在加速推进。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于均衡水平,产能去化空间较大。头部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迭代能力,有望在行业周期底部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。同时,玉米、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波动对企业盈利的影响逐渐减弱,精细化管理和疫病防控能力已成为企业关键竞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