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美股“科技七巨头”的财报季引发广泛关注。随着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的陆续披露,科技巨头们的业绩表现与未来战略逐渐浮出水面。其中,云业务增速放缓成为显著特征,而AI投资却依旧热情高涨,与此同时,DeepSeek的横空出世更是为市场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。
六家巨头财报出炉,云业务增长遇阻
截至目前,美股“科技七巨头”中已有六家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,英伟达财报计划于美东时间2月26日公布。从已发布的财报来看,苹果和特斯拉增长乏力,而Alphabet、Meta、亚马逊和微软的营收和净利润虽增长可观,但云业务方面均暴露出问题。
谷歌母公司Alphabet去年第四季度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0%至119.55亿美元,低于市场预期的122亿美元,且增速较上一季度放缓(上一季度同比增幅超34%),在市场份额上也低于竞争对手微软和亚马逊。亚马逊备受关注的AWS云业务当季营收为287.86亿美元,接近市场预期的288亿美元,同比增长19%,增幅与上一季度持平。亚马逊CEO贾西在电话会上表示,产能限制拖累了云业务增长,直言若不是产能受限,增长速度会更快。微软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超预期,可被寄予厚望的Azure云业务增速下降,当季Azure及其他云服务的收入仅增长31%,低于上一季度的33%,也未达市场预期。
这三家公司均将云业务增长的拖累因素指向产能。产能限制不仅影响云业务的扩张速度,也使得科技巨头在云计算市场的竞争中面临挑战,市场份额的争夺愈发激烈。
除云业务外,Meta在去年第四季度销售和利润齐创新高,但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指引略低于市场预期。苹果录得“历史最好”季度业绩,然而大中华区成为唯一收入下滑市场,iPhone全球营收也微降且略低于预期。特斯拉则是业绩最差的一家,去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超70%,各项指标均不及预期,今年1月在欧洲多个主要市场销量还出现大幅下滑。
DeepSeek冲击下,AI投资热情不减
1月底,DeepSeek的出现犹如一颗重磅炸弹,引发欧美股市剧烈动荡,英伟达一天内市值直接缩水近6000亿美元。但摩根士丹利全球定量研究主管Vishwanath Tirupattur认为,DeepSeek的突破虽意义重大,却不会导致AI相关资本支出的崩溃。
事实也证明,科技巨头2025年的资本支出并未减弱。谷歌、Meta、亚马逊、微软和特斯拉2025年的累计资本支出预计将高达3310亿美元。尽管AI投资回报前景不明,加之DeepSeek的成功让市场开始质疑巨额支出的合理性,但科技巨头对AI的投资热情依旧高涨。
Meta CEO扎克伯格表示,他仍然相信大力投资公司的AI基础设施会成为战略优势。微软CEO纳德拉则认为,增加AI支出将有助于缓解限制公司充分利用AI能力的产能问题。巨头们继续加大支出,也对英伟达等算力公司提供了有力支撑,本周英伟达股价反弹8.14%。不过,摩根士丹利内部分析师对英伟达前景产生分歧,大中华区分析师下调出货预期,预计云计算市场增长周期今年见顶,而北美区分析师却重申英伟达是首选,高呼DeepSeek引发的抛售是抄底机会。
科技股未来走势存疑,市场风险犹存
财报公布后,六大科技巨头股价表现不一。本周仅Meta股价上涨,特斯拉“失血”最多,股价周跌10.62%,市值一周蒸发1382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10073亿元),谷歌次之,累跌9.16%。
自2023年以来,“科技七巨头”一直是领涨美股的核心力量。但如今,一些业内人士警告,不要期望美股在2023年和2024年的迅猛涨势能在2025年重演,2025年可能会经历一段坎坷走势。最早将这七家公司命名为“科技七巨头”的美国银行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警告称,今年这些股票恐沦落为表现落后的七家公司(Lagnificent7)。
除了AI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,像DeepSeek这类突发事件,以及美国掀起的贸易战等,都将是美股今年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。AI领域竞争激烈,新的技术突破随时可能打破现有格局;贸易战则会影响全球经济环境和科技企业的海外市场拓展,进而对科技股走势产生深远影响。
美股科技巨头在云业务增速放缓的情况下,仍坚定加大AI投资,未来它们能否在AI领域实现突破,获得可观回报,科技股又能否继续领跑美股市场,都充满悬念,市场正拭目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