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6日,A股市场迎来标志性时刻,主要指数集体走强,上证指数时隔多日后正式收复4000点整数关口,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。截至收盘,沪指报4007.76点,上涨0.97%;深证成指涨1.73%收于13452.42点;创业板指与科创50指数表现更为强劲,分别上涨1.84%和3.34%,收报3224.62点和1436.86点。沪深两市成交额放量至20552亿元,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829亿元,创近期成交新高。

行业板块呈现“涨多跌少”格局,新质生产力相关赛道成为核心引擎。化肥行业、有色金属、能源金属等周期板块与电源设备、半导体、电机等科技板块携手领涨,其中半导体板块表现尤为突出,主力资金净流入达63.09亿元,位居行业之首。个股层面,上涨股票数量接近2900只,逾70只个股实现涨停,市场赚钱效应显著。化工板块集体爆发,云天化、澄星股份等多股涨停,清水源斩获20cm涨停;电解铝概念同步走强,中国铝业、南山铝业等龙头企业联袂封板;AI硬件概念股震荡拉升,汇绿生态、东山精密涨停,寒武纪涨幅超9%,彰显科技赛道的强劲活力。
资金流向与板块表现形成呼应。电子元件、汽车零部件等板块资金净流入排名靠前,而电网设备、文化传媒、汽车整车板块则出现资金净流出,其中电网设备净流出规模达42.61亿元。市场分析指出,资金向科技制造领域集中的趋势,印证了“新质生产力”主导市场的格局基本形成。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,本轮行情是“基本面回暖+政策托底+产业突破+资金共振”四重合力的结果,信息技术板块贡献了沪指超50%的涨幅,成为指数突破的核心动力。
机构普遍看好后市表现。德邦证券程强认为,突破4000点后市场虽可能面临短期震荡,但趋势性上涨主基调不变,指数上行空间进一步打开。中信建投指出,2025年A股牛市有望从“流动性牛”逐步迈向“基本面牛”,新质生产力相关弹性资产值得重点关注。从长期逻辑看,AI技术突破催生的“后基建”需求,正带动电力设备、有色金属等产业链持续受益,成为市场新的成长主线。
此次沪指收复4000点,不仅是市场信心修复的重要标志,更凸显了资本市场与国家经济转型战略的深度同步。随着政策支持持续加码与产业升级成果落地,A股市场有望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,开启更为稳健的上涨周期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