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,外资控股的水井坊未能独善其身。近日,水井坊(600779.SH)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,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3.48亿元,同比下降38.01%;归母净利润3.26亿元,同比大幅下滑71.02%,业绩表现持续承压。
财报数据显示,公司单季度业绩波动明显。第三季度单季营收8.5亿元,同比下降58.91%,净利润2.21亿元,同比降幅达75.01%。而今年二季度,水井坊单季亏损8500万元,为三年来首次季度亏损,拖累上半年净利润仅1.05亿元,同比暴跌56.5%。尽管三季度实现环比扭亏,但盈利水平依旧脆弱,反映出公司经营层面的深层问题。资本市场也给出负面反馈,公司股价年内从55元高点跌至42元附近,市值蒸发约24%。
业绩下滑的核心症结在于渠道调整与市场供需失衡。报告期内,公司为整顿价格体系,对核心大单品“臻酿八号”实施全渠道停货,直接导致发货量锐减。虽然新渠道(含电商、团购、O2O等)营收同比增长71.2%,占比提升至25%,但线上低价乱象引发线上线下价差倒挂,多地经销商退出,渠道信任受损。行业人士直言,“停货能止跌,难止冷”,在需求端未回暖的情况下,单纯挺价难以根本扭转局面。
产品战略调整同样成效未显。水井坊延续“去低端化”策略,聚焦高毛利核心系列,但高档酒营收同比降幅接近40%,中档酒营收也下滑33.12%,毛利率双双下降。与此同时,公司资金压力凸显,三季度末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-8.67亿元创近年新低,应收款项增长37.96%,合同负债减少,资金回笼压力突出。而2024年底超7万吨的库存积压,进一步加剧了经营负担。
作为白酒行业罕见的外资控股上市公司,控股股东帝亚吉欧的管理模式与战略调整引发市场关注。自2010年入主以来,水井坊14年间更换8任总经理,多数高管出身快消行业,战略频繁调整导致渠道节奏反复。2025年7月,帝亚吉欧全球CEO及水井坊集团核心管理层相继变动,叠加集团自身业绩承压推进成本节约计划,让市场担忧中国业务可能被削减资源。
面对困局,水井坊试图向次高端、低度酒市场突围,推出定价400-600元的“井18”,试点38度以下低度新品,并深化线上即时零售布局。但当前行业环境严峻,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规上酒企减少100家,利润同比下降近11%,次高端市场面临高端酒降价与百元档产品的双重挤压,低度酒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,水井坊的突围之路挑战重重。
此外,公司高分红策略引发争议。近三年累计分红超12亿元,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达108.1%,在利润下滑、现金流趋紧的背景下,持续高分红可能压缩再投资空间。
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,稳住渠道、守住现金流与品牌信任成为破局关键。水井坊虽通过停货整顿实现阶段性“止血”,但面对行业洗牌与自身结构性问题,其次高端与低度酒战略能否打开局面,外资管理模式如何更好适配中国白酒市场,仍有待时间检验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