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3日早盘,A股市场三大指数再度拉升走强,上证指数盘中突破2024年10月8日的高点——3674.40点,创2021年12月以来新高,随后几日市场缓慢震荡上升。
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,A股的上涨趋势清晰且呈现结构性特征。指数走势上,上涨斜率温和;成交量方面,日均成交额稳定维持在1-2万亿元;板块轮动节奏则由金融、科技和周期等板块轮动主导,并非无差别普涨,种种迹象均指向典型的“慢牛”行情。
回顾市场历程,2024年9月24日,A股大幅反弹,上证指数在10月8日最高触及3674点,从波浪理论视角,此为牛市启动第一波(1浪),由政策催化,大幅修复市场悲观预期。随后市场进入第2浪调整阶段,至2025年4月7日,上证指数最低探至3040点,回调幅度达17%。而在第2浪调整结束且未创新低后,市场逐步修复跌幅,截至8月13日收盘,成功突破第一浪高点,意味着市场目前处于3浪上升期。
然而,市场情绪并非全然乐观。持仓投资者面临两难困境,卖出怕错过后续涨幅,坚守又担忧调整风险;空仓投资者同样煎熬,追高害怕被套,不进场又恐错失牛市红利,部分投资者甚至面临持仓板块或标的不涨反亏的局面。
面对如此局面,市场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两个核心问题:一是本轮慢牛行情能否持续?二是投资者如何操作才能获取超额收益?
对于慢牛行情的持续性,经济基本面的缓慢而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。这里所提及的基本面,并非局限于公司财报层面的营收利润,而是从总量经济数据的宏观视角出发,涵盖GDP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、企业总体利润增速等核心指标。以GDP增速变化为例,其回落速度放缓本身就是一种改善趋势,并非追求GDP回升至较高水平。从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来看,单季度盈利同比增速已逐步转正且增幅扩大,如2025Q1全A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3.51%,较2024Q4有所回升,显示出经济正逐步向好。
GDP构成中的投资、出口和消费数据当前虽呈底部震荡态势,但整体缓慢趋于回升。近期关税方面的变化也为市场带来积极影响,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对华延迟征收关税期限命令,自2025年8月12日起,美国继续暂停实施24%的对等关税90天,保留10%的基准关税,这一举措减少了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的短期升级风险,减轻了对国内出口和相关产业链的冲击,尽管关税风险未完全消除,但利空已边际减弱。同时,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态势明朗,美联储9月降息基本成定局,高盛预测美联储将在2025年进行三次25个基点的降息,2026年还有两次降息,将为A股提供较大的流动性支持。
此外,从国内经济面临的“有效需求不足”问题来看,牛市有望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因素。当前中国家庭资产中房地产占比高,房价下跌影响居民财富感和消费意愿,与1990年代日本情况有相似之处。日本在经历金融危机后,通过“安倍经济学”推动股市慢牛,提升居民财富感,刺激消费。中国目前正处于资产缩水、信心不足导致消费投资谨慎的初期阶段,股市进入稳定慢牛阶段将有助于激活经济活力,在此之前,慢牛行情或仍将延续。
对于投资者如何在牛市中获利,回顾2007年、2015年和2020年三次典型牛市,关键在于抓住龙头公司,此类公司市值增长潜力大,若押中风口,上涨空间巨大;同时要避免被无主题、经营平庸的股票拖累,这类股票涨幅与指数走势相关性强,收益有限。在板块配置上,科技和非银(保险、券商)板块具有高弹性,是牛市主力,尤其科技板块在当前前沿科技取得突破、应用端即将大规模应用的背景下,投资价值凸显。
在选股方面,投资者可参照不同涨幅档次,结合自身持仓分析个股是否符合市场趋势和预期,并根据持仓结构和投资目标制定操作策略。若期望高收益,需采取更复杂策略;若目标为一倍到五倍收益,基于个股基本面的价值投资更为可行。同时,牛市中板块轮动频繁,投资者应避免追涨杀跌和情绪化操作,买入熟悉并看好的公司长期持有,减少无效操作。当前牛市主题和风口明确,包括科技、红利以及部分有色和周期类优质公司,深入了解相关细分领域并坚定持有,有望获得超额收益。在牛市中,投资者要抵御市场诱惑,精选个股,坚定价值投资理念,稳住持仓,避免盲目追涨,方能抓住牛市机遇。